以光为序,探索不息——2025“博物馆之夜”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5日
8月15日晚,当最后一场楼体灯光秀的绚丽光影渐渐隐去,国家自然博物馆2025“博物馆之夜”正式落下帷幕。自7月16日启幕至8月15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在这个暑期连续打造了25个精彩夜场,接待观众近5万人次,提供延时服务75个小时。“博物馆之夜”期间14个特色项目轮番上演,共举办各类活动超220场。夜幕下的南中轴,每个灯光斑斓的日子都为公众呈上了值得期待的文化享受与视觉盛宴。
聚合“光韵”主题的精彩场景
今年活动以“光韵”为主题,首次将3D投影技术运用于主楼外立面,循环播放的“46亿年生命史诗”灯光秀吸引大批市民驻足,成为南中轴线上夏日夜晚的热门打卡地。
在“遇见生命之光”展览中,观众通过观察发光植物、动手参与相关实验,近距离感受发光微生物与植物DNA的巧妙融合,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
此外,为配合“光韵”主题,国家自然博物馆讲解员团队特别策划了“追光者”主题演讲,揭秘动物与光之间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精彩的演讲内容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皮影戏《哪吒闹海讲科普》堪称一场创意与传承的完美融合。该剧由国家自然博物馆与北京皮影剧团联合呈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为载体,将科普知识巧妙地融入经典故事之中。8场皮影戏吸引了近千名观众驻足观看。
专家学者迸发的智慧火花
中国科学院王成善院士、汪景琇院士,中国工程院王琦院士先后走进“锺健讲堂”,三场讲座分别以深地探测、太阳能源、健康长寿为题,带观众深度了解关于天、地、人的科学命题。国家自然博物馆视频号、新浪微博、抖音、B站以及合作媒体等的同步直播共吸引约75.2万名观众在线观看。
此外,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科研人队伍也在“博物馆之夜”期间走进展厅,带来了25场精彩纷呈的“藏品故事会”,涉及地质、古生物、植物、动物、人类等多个学科门类,通过生动的讲解,让观众们深入了解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感受自然历史的深厚底蕴。
与此同时,以知识讲授与对话为形式的活动“自然讲坛”和“博物夜谈”由行业内知名科研、科普专业人士主讲,涵盖植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领域。两项活动4场直播收获了约11.7万人次的点击量。
创新活动打造的新亮点
一直备受期待的夜宿博物馆活动今年全面升级,“夜间探秘任务”成为最大亮点,参与活动的队员用手电筒照亮展柜的一个个角落,发现一处处隐藏在展柜中的宝藏。让夜宿活动更具探索性和知识性,是今年活动设计的创新之处,共有10期近800人参与体验。
为配合“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特展,科普教育部推出了原创活动——达·芬奇的奇幻世界大冒险剧本杀。这一颇具创新性的活动引发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边玩边沉浸式观展,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与达·芬奇对话,走进他艺术与科学的多彩世界。此外,观众还可以寻找盛装的达·芬奇与蒙娜丽莎,听他们亲自讲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故事。
凝聚在光影中的“博物馆人”
《恐龙法庭之谁是小偷》科普剧,“赛先生来了”系列活动让夜色中的国家自然博物馆更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为确保“博物馆之夜”的成功举办,博物馆人在这个夏天的夜晚坚守一线岗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志愿者,还有物业安保人员等累计服务时长超过8000小时,正是他们的全力以赴,才让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安全运营。他们用专业与热情,为每一位观众提供贴心服务,守护着这场科学与文化的盛宴。
活动举办期间,CCTV新闻、东方卫视、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新京报、科普时报、劳动午报等近20家主流媒体齐聚现场,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报道。其中,央视新闻、北京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线上直播,直播观看量达到79.98万人次。
作为国家自然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动,“博物馆之夜”已经陪伴观众度过了十九个难忘的夏夜。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已成为首都南中轴夏日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相信,明年的“博物馆之夜”会更加值得期待,我们2026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