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先生来了之“动画片里学知识”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7日 作者:董晓毅(志愿者) 北京自然博物馆志愿者
《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海绵宝宝》、《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些深受观众们喜爱的动画片里还蕴藏着科学知识?没错!这一期的“赛先生来了”就告诉大家动画片里有些什么样的知识。
2017 年 11 月 11 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二层植物演化展厅举办的“赛先生来了”——动画片里学知识的科普活动中,志愿者尹超老师给孩子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并在 1962 年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上荣获最佳美术片奖。同时这还是一部优秀的科普影片。
小蝌蚪为什么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的妈妈为什么没有陪伴在它们身边?
青蛙是两栖动物,一般来说,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青蛙妈妈将卵产在水中后就离开了,小蝌蚪(幼体)孵化出来后也不会在宝宝身边,再加上青蛙妈妈经过变态发育与小蝌蚪的外形截然不同,也就难怪小蝌蚪不认识自己的妈妈了。
《葫芦兄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 1986 年原创出品的 13 集系列剪纸动画片,至今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经典。第一集《神峰奇遇》中,一位老爷爷在山上采药,无意中进入了一个山洞,在洞中他救下一只穿山甲,穿山甲帮助老爷爷取出了能降妖服魔的宝葫芦籽。
老爷爷进入的山洞是一个溶洞,洞内悬挂着钟乳石,尹超老师介绍这叫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小镇,那里有很多洞穴,和动画片中的山洞很像。喀斯特现在是一个地质名称,译为岩溶。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众多,北京房山区的石花洞便是这种地貌。
《海绵宝宝》是美国著名的系列电视动画,寓教于乐且充满想象力,受到许多儿童及成年观众喜爱。海绵宝宝是一种什么动物?海绵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海绵体壁上有许多小孔(称“入水孔”),故也称“多孔动物”。海绵动物有 6 亿年的历史,留在地层中的化石是骨针。那海绵宝宝的好朋友派大星又是一种什么动物?派大星是海星,是一种棘皮动物。棘皮动物是一种后口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棘皮动物身体可不是光滑的,有很多瘤和刺,它们的家族中还有很多大家熟悉的成员,海参、海胆、海百合等都是棘皮动物家族的成员。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为什么儿子的头比爸爸的大呢?小朋友们的回答是因为儿子更聪明。大脑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最精密的器官。人的大脑拥有 140 亿个神经细胞,重量有 1400 克左右,约占人体重量的 2%~3%,血液供应量却占全身的 15%~20%。从生活在大约 1000 万年前人类的远祖——古猿,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演化历程,大脑容量的逐步增大可谓是一个显著特征。这里我们可以把“大头儿子”理解为现代人,“小头爸爸”理解为远古人,所以“儿子”的头比“爸爸”的大。
本次赛先生活动也接待了怀柔四中的学生们,他们和其它小朋友观众一起观看了这场精彩的科普讲解。如此生动的科普活动形式,难怪孩子们被深深吸引!尹超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的大小朋友们各有收获。
11 月 25 日,“赛先生来了”——动画片里学知识将继续在植物演化展厅举行,如果您有兴趣一定不要错过呀。
撰稿 | 董晓毅(志愿者)
摄影 | 董晓毅(志愿者)
图片处理 | 何海滨(志愿者)
责任编辑 | 何海滨(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