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 行业动态> 博物馆学

自然博物馆空间叙事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6日

随着自然博物馆知识传播功能的重要程度不断提高,其功能定位逐渐倾向于展教。但是,传统自然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陈列形式趋于同质化,影响了展品的吸引力和大众观展的积极性。在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引入空间叙事理论,能够深化展示内容,激发场景记忆,促进情感体验。

因此,如何借助空间叙事将自然博物馆打造成一个引发科学与公众持续对话的场所,呈现出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展示空间,吸引参观者主动走进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值得博物馆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洛杉矶郡自然历史博物馆(NHMLA)(来源:必应


1、自然博物馆展览的同质化现象

我国自然博物馆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高质量的展览传播科学知识,激发观众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是自然博物馆履行其职能的重要方式。我国诸多自然博物馆在展览内容设置上,都采用了一种大而全的教科书式的方式进行了普适化的展览内容的设置,这种类型的展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当太多的自然博物馆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展览构建时,会导致我国自然博物馆同质化现象的出现。空间叙事作为激活展品、观者与场所之间关联的新路径,为自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


 重庆自然博物馆(来源:重庆自然博物馆)


2、空间叙事理论的概述

空间是我们每天生活中所接触和生存发生活动意义的场域。空间因为人发生的不同活动而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而且被人们赋予不同的情感。所以人们的叙事形为和活动和空间关系紧密。人们通过叙事文本的记录,将过去在空间和事件中发生的形为表述出来,获取精神上的记忆和回忆。

叙事一词一开始诞生于文学领域,该理论最早在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代表作《民间故事形态学》中体现,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人物-展品、情节-逻辑、环境-空间氛围。所谓“叙事”,就是描述和叙述已经发生的事情。

作为叙事方法之一,空间叙事是通过三维空间作为介质来表述叙事中的二维时间活动,是通过空间为载体来进行的叙事形为的表现。当空间的组织逻辑为叙事中心,其必然也伴随着空间性。在叙述的复合形态中,它是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如场所的形态、关系、顺序等。因此,三要素与博物馆空间的设计能够很好地契合,从而增强博物馆空间的内涵。

图片


 重庆自然博物馆(来源:重庆自然博物馆)


3、空间叙事与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英文原意是指“自然历史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反映自然发展历史的自然环境或自然遗产的博物馆。随着公众的文化需求与日俱增,自然博物馆由“收藏导向”逐渐向“教育导向”与“体验导向”转变,期望以讲故事的方式满足观众的情感体验并驱动文化消费。虽然文学叙事与博物馆叙事有着不同的载体与媒介,但是二者在叙事本质上类似。


图片
 洛杉矶郡自然历史博物馆(NHMLA)(来源:必应


3.1本质是讲好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往往能够扣人心弦,获得情感的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叙事的本质是讲故事,是通过一系列体验来获取知识的方式。一个完整的叙事作品,往往都是由若干个叙事情节组成,表达一定的叙事主题与情感。而自然博物馆作为诉说自然历史的场所,有着较强的叙事特质,其展览的本质也是讲故事,与文学叙事有着相似的叙事逻辑。大部分自然博物馆不仅是故事发生的策源地,也是产生叙事的文化场所。但是自然博物馆展示的多为地质历史跨度较大的生物与信息,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因为时空落差可能会对地质历史时期及标本产生生疏感亦或是难以与展示主题产生共鸣。因此,讲故事的方式能够让自然博物馆更好地发挥传递自然文化的作用。

3.2通过话语来传递故事内涵

话语是叙事的表达层面,是传达叙事的方式,也就是“如何”叙事。如果说故事是叙事的灵魂,话语就是叙事的躯体,故事离不开叙事媒介与叙事载体的传递。在文学叙事中,故事以文字为载体,通过写作技巧升华主题;在电影叙事中,故事以胶片为载体,通过镜头语言传递情感。自然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从叙事学的角度,展览可视为一种以实体空间性为主要特征的叙事媒介。自然博物馆展览空间作为重要的叙事媒介,不仅是多个叙事语汇系统的汇集地,也是观众与地球历史生物进行跨时空沟通的桥梁。

图片


 重庆自然博物馆(来源:重庆自然博物馆)


4、空间叙事的优势

4.1调动参观者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以物为展示重点,采用单向传输信息的展示形式。参观者只能通过观赏展品进行学习,无法通过实践探究科学知识。

空间叙事理论的介入可以将自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从以物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在空间叙事理论的指导下,展示空间设计从人的视角出发,将宏观叙事转变为多元的主题性叙事,从单一视角的线性叙事转变为多元视角的非线性叙事,通过多维度辅线丰富主线。

同时,以特定的空间场景和空间结构讲述情节发展,从小故事出发在不同的空间序列中构建连续性的空间体验,调动参观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参与科学研究,让他们通过与展览的互动清晰地了解科学文化知识,理解自然规律的内在逻辑,以此将参观者从被动信息接受者转变为科学知识的“转译者”和创新者。

图片

 浙江自然博物院(来源:浙江自然博物院

4.2提高展览的直观性

传统自然博物馆通常位于城市中,其展示空间与自然环境剥离。人们只能透过“玻璃盒子”观察展品,无法全面且直观地了解自然科学知识。然而,空间叙事的介入可以将自然博物馆从文物储存库转变为基于经验的知识获取平台和基于实践的学习探究平台。

基于此,可以将人与自然的互动作为一种阐明科学知识的叙事方式,提取自然意象和自然实践活动,从建筑空间视角审视自然历史发展,利用图形、色彩、影像、声音、灯光以及旁白,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塑造展示空间。通过微妙的并置叙事讲述藏品中蕴含的多重历史价值,强调空间与藏品之间的联系,构建生动的空间场景,使参观者通过直观和具象的视觉和行为体验,感知空间秩序以及展品与空间的关联,通过多维度和可参与性的空间叙事让科学知识可视化。


图片

 ▲ 浙江自然博物院(来源:浙江自然博物院


4.3提升空间体验的层次感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自然博物馆广泛运用新媒体交互技术进行互动展示。这种高科技和多感官的互动形式为参观者提供了短暂的沉浸式体验,但其互动形式单一且缺乏特色,限制了参观者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影响了知识科普的深度。

空间叙事的介入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自然博物馆可以借助空间叙事提取一条或多条线索,通过连续且有主次的空间场景表达故事情节,展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不同类型的展示空间设计中,可根据情节内容的主次关系,有效地组织不同形式的交互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传达自然科学知识。

图片


 浙江自然博物院(来源:浙江自然博物院


总之,自然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展示用场地,而应该是一个有意义并且充满故事性的舞台,是“事件”的发生地,它应该有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并且能将隐藏在展品背后的故事可视化,为展品提供恰当的语境,将想要传达的思想,通过空间进行转译,从而传达给观众。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奋飞博物馆空间叙事设计思维的探索. 文化月刊. 2022, (08): 97-99.
2、杜欣阳许传宏. 空间重构: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 设计. 2021, 34(23): 117-119.
3、胡林秀博物馆空间叙事性设计的基本要素. 艺术市场. 2022, (09): 116-117.
4、孟庆金杨德礼. 中国大陆地区自然博物馆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博物馆. 2009, (1): 72-81.
5、穆容冰基于空间叙事学理论的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 鲁迅美术学院. 2019.
6、孙钰洁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叙事性设计方法分析. 中国文艺家. 2020, (07): 52-53.
7、王妍中国自然类展览同质化现象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 2018.
8、向玥霖田原. 空间叙事在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 (21): 100-102.



文章来源:北京一彩purespace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