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预约

概况

参观

展览

藏品

教育

学术

文创

    科研项目 更多>

  • 肉苁蓉种质资源评价及药食同源系列产品开发

    项目负责人:沈亮领域:生命健康立项时间:2022-11-18

  • 中国广口蝇科(双翅目)昆虫生物学、物种界定及系统发生研究

    负责人:皇甫柠资助单位: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等级:省部级 项目起止时间:2024/1/1-2025/12/31

  • 芦苇叶性状的地理变异格局、驱动机制及对湿地固碳功

    负责人:宋慧佳资助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等级:国家级项目起止时间:2024/1/1-2026/12/31

  • 滇西大雪山岩浆型 Cu-Ni 矿床地幔交代属性:矿物原位化学与 Li-Mg-O 同位素制约

    负责人:刘金宇资助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等级:其他起止时间:2023/10/1-2024/10/1

    科研成果  其他  专著 |  获奖 | 论文 |

  • 我馆动物研究团队揭示多维视角下的中国鸟类保护优先区

    近期,国家自然博物馆段菲博士牵头,联合北京大学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实验室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多维度多样性,系统评估并识别出了中国鸟类保护优先区。2025年6月,相关成果“Birds as biodiversity beacons: Identifying conservation priority areas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diversity in China”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Diversity。研究整合了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三个维度的空间格局,使用空间保护规划分析,获取三个维度多样性下的保护优先区;选用前17%优先度的重叠区域作为鸟

  • 我馆动物研究团队揭示中国鸟类功能图谱及功能空间特征

    近期,国家自然博物馆段菲博士牵头,联合北京大学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实验室等研究团队,对中国1445种鸟类的功能策略进行了量化分析,绘制了中国鸟类功能图谱并评估了其功能空间特征。2024年12月,相关成果“Ecological Portraits: Mapping functional spectra and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birds in China”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研究挑选形态表型、食性组成、繁殖能力及空间利用方面的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鸟类在功能图谱上整体呈现聚集性;陆禽、游禽、猛

  • 我馆科研人员对新疆五彩湾地区的小袁氏兽化石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期,国家自然博物馆刘璐博士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对产自新疆五彩湾地区上侏罗统的小袁氏兽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研究成果《Reinvestigation of Yuanotherium mino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cuspal homology and maxillary-palatal evolution of tritylodontids》于2024年4月发表在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上。

  • 我馆动物研究团队揭示人类活动驱动兽类夜行性增强的机制

    国家自然博物馆刘鸣章博士牵头,联合北京大学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实验室等研究团队,基于开源的红外相机数据集(Snapshot USA 2019)对人类干扰下兽类夜行性变化的驱动机制开展研究。

    科普创作 更多>

  • 《恐龙的秘密我知道》 糜嘉琛、任硕、金荣莹、柴玉慧、王珊

    《恐龙的秘密我知道》糜嘉琛、任硕、金荣莹、柴玉慧、王珊创作类型:科普教材页数:226页出版年月:2024.12出版社:中译出版社领域:科学普及

  • 《人类的朋友》 杨红珍 译著

    《人类的朋友》杨红珍 译著页数:251页出版年月:2024出版社:新星出版社领域:科学普及

  • 《狂野非洲》 杨红珍 译著

    《狂野非洲》杨红珍 译著页数:251页出版年月:2024出版社:新星出版社领域:科学普及

  • 《爆笑植物爱群聊》 刘海明 著

    《爆笑植物爱群聊》刘海明 著页数:256页出版年月:2024出版社:天地出版社领域:科学普及

    行业动态 更多>

  • 博物馆传播效能提升策略研究——以法国吉美博物馆为例

    摘要:近年来,中国博物馆热度持续上升,但大部分博物馆仍普遍面临传播效能的挑战。立足作者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传播部门的访学经历,结合理论研究、实践观察和访谈,梳理法国博物馆传播的理念演变及特点,并以2024年吉美博物馆“中国年”为案例,分析其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法国博物馆善于通过整合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公共广告及数字化创新,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公众认同与国际影响力。关键词:博物馆传播效能;吉美博物馆“中国年”;跨文化传播;数字化创新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博物馆定义中,“传播”(communication)自1974年起被确立为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并沿用至2019年。2019年的定义提案将其修改为“

  • 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在线发表

    2025年7月4日凌晨(北京时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中国西南甘棠箐遗址30万年前的木器》(300,000-year-old wooden tools from Gantangqing,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论文,向国际学术界公布了一项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研究成果。文章描述了在云南省江川县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存包括大量石制品、骨角器、动物化石和植物遗存。该遗址出土的木器和鹿角“软锤”是目前东亚地区最早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实属罕见。甘棠箐遗址位于云南省江川县,坐

  • 华龙洞人牙齿研究提供人类的多区域演化新证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刘武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与西班牙人类演化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发表了研究论文“中更新世晚期华龙洞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展示出华龙洞人原始与现代混合的体质特征,为探讨东亚地区中更新世晚期人类的演化分类提供了新认识。华龙洞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的安徽省东至县,2006年发现了1颗人类牙齿化石和1块额骨残片。此后在2014-2024年的系列发掘中,又发现了包括1件较为完整头骨在内的大约20个体的人类化石、9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及400余件石制品。对发掘过程中采取的

  • 国际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研究现状与热点

    近年来参观各类博物馆的公众越来越多,对博物馆公众服务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志愿者的参与有助于缓解博物馆的人力不足问题,已成为助力博物馆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本文基于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文集数据库近十二年博物馆领域志愿者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共词聚类分析法,梳理了文献发布趋势、主要研究方向、发表国家/地区排行,以及国家/地区之间、机构之间、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并绘制关键词共现和研究主题知识图谱,发现国际博物馆领域志愿者研究有两大类——聚焦志愿者本体和聚焦志愿者参与案例,涉及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公民科学、生态和科学教育、社区等领域。最后,基于结论从志愿者调研与培训、标准建设与社区体验阐释等视角提出建议

    学术活动 更多>

  • 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科技创新与自然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6月5日至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共同主办、国家自然博物馆承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科技创新与自然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办。

  • “科技创新与自然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邀请函

    “科技创新与自然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邀请函

  • 东华理工大学裴军令研究员做《南极地质与资源》专题讲座

    2024年12月12日,我馆邀请到东华理工大学裴军令研究员,为我馆职工带来题为《南极地质与资源》的专题讲座。裴军令,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会议评审专家。长期以古地磁、年代学方法为主要手段,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大地构造、新构造与地震、南极与行星地质等方向开展研究。主持完成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地质调查等多项竞争性课题。发表论文130余篇。2016年、2017年、2019年、2020年4次赴南极开展地质科考。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万渝生研究员做《地球上最古老陆壳物质》专题讲座

    2024年11月29日,我馆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万渝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题为《地球上最古老陆壳物质》的专题讲座。万渝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士,中国月球样品委员会委员。197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学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最古老岩石、孔兹岩系、锆石成因和SHRIMP U-Pb 年代学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对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做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万渝生研究员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R1)、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Copyright © 国家自然博物馆
京ICP备07033573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642号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