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白垩纪——中国翼龙展(之十五)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4日 作者:董晓毅(志愿者) 北京自然博物馆志愿者
翼龙蛋
作为爬行动物,翼龙也是产蛋的,翼龙蛋化石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 1860 年,巴克曼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一个采石场发现了一窝蛋化石,里面至少有 8 枚蛋,蛋长 44 毫米,宽 28 毫米,蛋壳厚 0.3 毫米。不过巴克曼并没有将其与翼龙联系起来,只是认定这是一窝爬行动物的蛋,并命名为巴氏蛋。
时光飞逝近一百五十年,其间虽有学者发现疑为翼龙蛋的化石,但直到 2004 年翼龙蛋的化石证据才被确认。在目前发现的 5 枚二维保存的翼龙蛋化石中,有 3 枚在 2004 年集体亮相,这 3 枚翼龙蛋均含有胚胎。
第一枚翼龙蛋
2004 年 6 月 10 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及古人类研究所的汪筱林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描述了翼龙胚胎化石。这枚化石是 2013 年 2 月发现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金刚山,距今约 1.21 亿年的早白垩世地层。
翼龙胚胎蜷缩在椭圆形的蛋中,蛋长 53 mm,宽 41 mm。可以观察到大面积的皮肤印痕及毛状皮肤衍生物的痕迹,其结构与宁城热河翼龙近似,是一只带“毛”的翼龙;
翼龙胚胎的翼展约 27 厘米,说明这是一种中型或大型翼龙的胚胎。
胚胎化石的骨骼和软组织结构显示,翼龙出生后不久就具备飞行能力。翼龙宝宝即将破壳并一飞冲天。
第二枚翼龙蛋
2004 年 12 月 2 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有关文章。征集的地点与第一枚翼龙蛋化石相同。第二枚翼龙蛋呈长椭圆形,长 63 mm,宽 36 mm。有趣的是,这枚蛋没有硬壳结构,外层是极薄、致密的“革质”结构。季强据此推断:翼龙蛋难道说是软壳的吗?
第三枚翼龙蛋
2004 年底,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发表了他们在阿根廷发现的翼龙胚胎化石。化石长约 6 cm,宽约 2 cm。翼龙宝宝与南翼龙极为相似,而南翼龙是当地发现的唯一一种翼龙,因此推定就是南翼龙的蛋了。当研究人员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南翼龙的蛋壳非常薄,竟然是单层的。软壳蛋的证据在继续。
第四和第五枚翼龙蛋
均来自中国,不含胚胎,并来自同一件翼龙标本,但第五枚翼龙蛋的报道与第四枚翼龙蛋的报道却相隔了 4 年。第四枚翼龙蛋与翼龙母体保存在一起,被挤出体外。第五枚翼龙蛋则在翼龙母体内,最初研究学者没有注意,直到标本的另一面被发现后才得到确认。
除此之外,在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还出现了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三维保存的翼龙蛋,还有更多的翼龙蛋在清理和修复,有的含有胚胎。
小结一下:首先,翼龙蛋是软壳的,翼龙妈妈当然就不能趴在上面孵化,只能将其埋在土里自然孵化。其次,翼龙宝宝出生后就会飞,自己找食物,不需要妈妈喂养。好了,我们就不要按照鸟妈妈抚育孩子那样勾勒翼龙妈妈了,没有那么煽情!
撰稿 | 董晓毅(志愿者)
图片处理 | 何海滨(志愿者)
责任编辑 | 何海滨(志愿者)